中文版
English
 
设为首页
加入收藏
邮 箱
首  页
关于我们
协会活动 行业动态 客户风采 员工天地 他山之石 精彩瞬间
宣传报道
内部资讯
用户登录 注  册 站内搜索
当前位置 首  页员工天地→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!小康路上,我们同行!
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!小康路上,我们同行! 编  辑
会员姓名
赵春杰
会员级别
管理员
经验值
0
注册时间
2014/5/23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赤峰市驻克旗乌兰布统苏木脱贫攻坚工作队长  霍桂林
 
       脱贫攻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,涉及面广、牵涉部门多、政策性强,需要多层次、多方位、多角度的沟通。与贫困群众沟通是各级干部必须做好的工作,一定要认真对待、科学安排,确保有效。本文在过去学习的基础上,结合脱贫攻坚实践,试图探讨与贫困群众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,供大家参考,不妥之处,请批评指正。
一、沟通中存在的问题
       一方面,贫困群众作为特殊群体,在沟通方面表现出明显特点,这些特点往往构成沟通的障碍因素。另一方面,与贫困群体沟通的各级干部由于传统观念、沟通方式、自身能力、重视程度和服务意识等因素的影响,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。
(一)贫困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:
      1、有的贫困群众自卑心理较强,不敢沟通。他们认为自己是贫困户、经济收入低、知识水平低、社会地位低,怕别人看不起,所以,在与基层干部、特别是领导干部沟通时习惯于听,自己不多讲也不敢讲,恐惧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,生怕说错话让领导不高兴,如果此时我们的干部再不讲究一些方法和技巧,很容易使双向沟通变为单向听说,直接影响沟通效果。
     2、有的贫困群众有偏爱物质支持的心理,不重视沟通。他们重视眼前利益,只要是给我东西、给我资金,沟通不沟通不重要,只要是白给的,给什么都行,就是自己没用也要,不懂得通过沟通得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支持。6月份,我入村走访时,一位大姐跟我说,“有啥沟通的,说啥都没用,不给钱都白搭”。那些“等靠要”思想严重的贫困户,一说沟通就是要钱要物,内心深处缺乏主动沟通的意识。
    3、有的贫困群众说话直白,不会沟通。他们有啥说啥、不会察颜观色,语气生硬噎人,没有轻重缓急,容易让对方产生反感,影响对方进行沟通的积极性,甚至产生厌烦情绪,想说的话、想办的事可能一带而过,应付了事,所谓沟通就成了无花之果,无本之木。
    4、有的贫困群众沟通中受过伤害,不愿沟通。他们提出的看法成了别人的笑谈话料,甚至被别人讽刺挖苦,提出的需求没有得到重视,实际困难没人帮着解决或向上面反映,满怀希望的等待却成了竹蓝子打水一场空,这些都伤害了贫困群众的感情,挫伤了他们沟通的积极性。
(二)基层干部方面存在的问题
     1、不尊重贫困群众。有的基层干部自认为见识广、看得远,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,当成是贫困群众的救世主,进行命令式的沟通,不顾忌群众的感受,不顷听群众的呼声,不征求群众的意见,不解释群众的问题,不反映群众的需求,反而可能不分地点时间、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、报怨贫困群众。不懂礼貌待人,不会和气说话,不信群众智慧,蔑视群众能力,用不敬语言和行为伤害了贫困群众。这样的沟通说好点是单向沟通,说的不好就是浪费时间,势必造成贫困群众的反感,产生抵触情绪。
     2、没有带着真情去沟通。人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,情与情的交流是沟通的最高境界。对贫困群众来说,他们需要基层干部的呵护和关心,有时一句充满深情的问候就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,产生心灵深处的撞击。有些干部与群众沟通时,只想走完工作程序,留下工作痕迹,完善工作档案,而缺乏感情投入,人情味不够,甚至是冷若冰霜,面无表情,无法得到贫困群众的呼应,你说的再好也不能让贫困群众走心,也记不住你是谁、从哪里来、你讲了什么,更不会把心掏给你,说出心中的烦恼和困惑、需求和发展思路,反而会产生反感情绪和逆反心理,为以后沟通设置新的障碍。
     3、缺乏沟通的技巧。缺乏对贫困群众心理特点的研究,沟通前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案,目的性不强;不熟悉准备沟通的具体问题,不会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,沟通时间和地点的选择上以我为主,沟通方式上简单直白或进行间接沟通,甚至是宣教式的沟通,不善于一对一沟通;忽视了沟通的双向性特点,不善于倾听贫困群众的心声,不会引导和鼓励贫困群众进行沟通,反而有意无意的打压贫困群众的想法、意见和建议,把群众的心里话当成是对自己的“发难”、不尊重、挑战权威,破坏了沟通的氛围,打折了沟通的效果。
     4、对沟通的最终目的认识不到位。没有落实好沟通的成果,没有让贫困群众看到沟通带来的好处,一方面失信于民,影响贫困群众沟通的积极性,另一方面各级干部做得好多实事也没有让贫困群众真正认识到,容易产生误解、误会,使做事的各级干部受到委屈。
二、与贫困群众进行有效沟通的对策
      影响沟通成效的因素尽管是多方面的,但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与贫困群众沟通的各级干部及相关人员,在提高沟通效果时,各级干部主要从自己身上找问题、找对策:
(一)要充分认识到有效沟通的重要性
       沟通是人们之间或人与群体之间思想感情传递和交流的过程,以求思想一致和感情的融合。富有成效的沟通能够促进相互理解和认识,产生心灵的碰撞,减少误解产生的障碍,形成彼此认可的目标和行动方案,凝聚个体力量形成合力,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效。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,贫困群众作为一个特殊群体,有其自身的特点,如何正确把握这些特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沟通,关系到党和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,关系到各项措施的有的放失,关系到贫困群众需求的真实反映,关系到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形成,关系到党群、干群关系是否和谐,关系到脱贫攻坚的实际效果。沟通的好就会推进脱贫攻坚工作,反之就会影响脱贫攻坚的进程。
(二)相信贫困群众、尊重贫困群众、服务贫困群众
     1、相信贫困群众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。只有相信贫困群众,才能产生与他们进行沟通的内心动力。虽然贫困群众在知识、见识、意识和能力等方面相对不足,但在人格、品质上是值得信任的,他们中可能隐藏着智者和有思想、有见解的人,只是没有得到人们的信任和认可。过去传统的贫困群众不讲信誉、不可相信的落后观念和意识,客观上制约了人们与贫困群众沟通的愿望和质量,也影响脱贫攻坚政策的落实。现实中,很多银行家认为贫困群众没有信用,不能提供贷款,结果使很多扶贫贷款到了富人手中,而这些富人的诚信度不一定比贫困群众的高。如果我们带着信任与贫困群众沟通,一方面坚定了我们进行有效沟通的信心,另一方面让贫困群众感受到被信任的幸福和快乐,优化了沟通的氛围,为实现有效沟通奠定了基础。
      2、尊重贫困群众是沟通的前提。得到别人的尊重是任何人的需求,任何一个人都希望别人能理解他、亲近他、尊重他,特别是希望得到领导他的人、帮助他的人能够这样对待他,在一定条件下下,这种精神上的需要往往比物质上的需要更强烈,更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奋斗精神。对贫困群众来说,位低言轻,更渴望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理解,他们的自卑心理、恐惧心理、封闭心理、等靠要心理、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理只有靠尊重的力量来融化。各级干部在与贫困群众沟通时,一定要尊重他们,要平等待人,要带着真心实意,要善于向贫困群众学习,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,要放下架子,向贫困群众敞开自己的心扉,告诉你的烦恼、困惑及所思所想,得到贫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。要尊重贫困群众的智慧和能力,善于问计于民、问策于民,让贫困群众体会到人们的尊重和信任,激励他们主动地投入到脱贫攻坚中。如果我们不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、找原因,认为群众无需尊重、不可相信,仍然高高在上、自以为是、抱怨群众不理解和不支持,只会让贫困群众望而却步,甚至拂袖而去。
     3、服务贫困群众是沟通的最终目的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,各级干部与贫困群众沟通的最终目的是服务贫困群众。各级干部要增强宗旨意识,发自内心地端正工作态度,做到情为民所系,利为民所谋,真心实意地为贫困群众办好事和实事,贫困群众提出的这样那样的问题,只要是合理的就要尽职尽责的努力办好。为了服务好贫困群众,各级干部必须想方设法与贫困群众沟通,耐心听取贫困群众的心声,认真讲解党和国家的政策,苦口婆心做好解释说服工作,如实反映贫困群众的需求,千方百计解决贫困群众的困难,有效落实承诺的各种事情,让贫困群众看到沟通的效果,知道良好的沟通给他们带来的好处,让他们懂的沟通的价值,激发他们沟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(三)努力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。
      与贫困群众进行沟通无非要达到交流信息、表达情感、影响贫困群众思想和行为、提高工作效果,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。在这个过程,如果一些技巧和方法应用得当,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     1、作一个会说话的人。著名的管理大师戴尔•卡耐基说过:“所谓说话的艺术,就是说别人感兴趣的话”,也就是别人听懂的话。为了让贫困群众感兴趣、听清楚、听明白,在与他们沟通时,一定要坚持“4C原则”:一是清楚,沟通的内容自己要非常清楚;二是明确,是一个具体、非常鲜明的东西,而不是模模糊糊的;三是完整,需要把沟通的内容表达完整;四是慎重思考,沟通的内容是经过认真思考的,是经过思而再思确定的。
     2、作一个会倾听的人。戴尔•卡耐基还说过:“在一场谈话中,最重要的人是那位倾听者”。各级干部在与贫困群众沟通时要积极倾听,做到以下几点:不随意说话;产生共鸣、追求心灵上的沟通;点头示意与肢体语言肯定;必要时复述,说明这个信息很重要,自己需要完全理解;不打断别人的话 ;目光接触 ;适当提问 ;避免一些小动作 (东张西望、手中摆弄小东西等)。
     3、作一个会提问的人。与贫困群众沟通时,会提问也是一门艺术。关键做好以下三点:一是使用开放式问题,不要始终让贫困群众只是回答是还是不是,回答可以有几种答案的选择、要引发对方的思考;二是慎用反问句子,否则容易引起贫困群众的反感;三是一次只问一个问题 ,这样才能便于群众的理解和回答,不失掉你所需要的信息。
     4、要掌握沟通的节奏和步骤。与贫困群众沟通时,掌握好节奏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有利于沟通的顺畅和取得实效。首先,要明确沟通的目标(如贫困群众了解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);第二,确定沟通内容 ,这个内容要具体(如产业政策);第三,要保证沟通内容的完整性(如产业政策及落实产业政策的条件等);第四,要收集与沟通有关的一切相关信息;第五,要考虑贫困群众沟通的兴趣和需要 采取相应的沟通策略;第六,要尽量使用“我们”一词 ,拉近与贫困群众的距离;最后,要选择最佳的沟通时间和地点 ,在良好氛围中进行沟通。
      总之,在脱贫攻坚中,与贫困群众沟通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工作,广大干部必须面对沟通中存在的问题,对症下药,用尊重、真情、良好的服务和技巧,获得贫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,实现有效沟通的最终目标。
作者:本站编辑  点击数:5773  发布时间:2018/9/5
 
Copyright © 赤峰市昭乌达妇女可持续发展协会     All  Rights  Reserved
蒙ICP备 09004056    邮箱:wangchaonan1970@czwsda.org.cn
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至1024*76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