霍桂林,男,蒙古族,55岁,现任赤峰市妇联组宣部部长,赤峰市昭乌达妇女可持续发展协会秘书长。2017年2月经组织选派任赤峰市驻乌兰布统苏木扶贫工作队队长。上任一年多来,他勤勤恳恳,不辞劳苦,跑遍了乌兰布统的山山水水,对全苏木的扶贫工作,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,在掌握了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,站在全局的高度,对乌兰布统苏木如何因地制宜发挥当地资源优势,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的国家战略,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,并长期驻守在全苏木唯一的贫困嘎查——黄芩塔拉嘎查,为贫困户出主意,想办法,被广大农牧民称为贫困户的贴心人。

一、深入调研,了解村情民意
乌兰布统苏木地处克旗西南部,浑善达克沙地的东南边缘,总面积1300平方公里,辖6个嘎查,27个村民组,是一个南部以旅游业为主,北部以草原畜牧业为主的地区。现有贫困户265户591人。为了准确把握乌兰布统苏木的现实状况,有针对性的开展扶贫工作,霍桂林深入到苏木每个嘎查、每个独贵龙,查看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情况,同苏木干部、嘎查代表、贫困户代表广泛座谈交流,认真了解各嘎查发展现状,悉心听取老干部老党员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,与嘎查干部一道商讨研究脱贫致富的新路。在每次入户走访中,霍桂林都与牧民促膝长谈,详细了解贫困户的基本生活生产状况,深刻分析贫困根源,向贫困户宣传各项惠民政策,鼓励他们树立信心,克服暂时困难,理清发展思路,积极谋划脱贫致富新途径,由于他贴近群众的优良作风,使贫困户感到在他们和他之间没有任何障碍,提高了帮扶效率,加强了沟通,增进了感情。

二、因地制宜,谋划扶贫工作思路
黄芩塔拉嘎查位于乌兰布统苏木西南部,是全苏木唯一的贫村,这里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,交通不便,草牧场沙化相对严重。畜牧业是当地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。因资源匮乏,增收渠道单一,扶贫攻坚任务重,工作难度大。经过多次实地调查研究,分析致贫原因,霍桂林与嘎查两委创新“资金集中使用,财产共同拥有、收益按户分红”扶贫模式,积极推进养殖业合作社建设,协助嘎查注册成立了克什克腾旗永益养殖业农民专业合作社,动员贫困户以草牧场、资金、农机具和肉牛等资产入股合作社进行资产受益。在合作社成立前期霍桂林争取资金1.2万元,带领合作社主要成员到河南、锡盟、赤峰等地学习、考察、培训,让合作社成员开拓视野,提升管理和经营能力。合作社成立后,又邀请相关专家为社员举办了业务知识培训会,为合作社如何运营、社员脱贫增收做了指导。他还积极争取注入启动资金20万元,成立黄芩塔拉嘎查妇女发展互助资金社,并从启动资金中拿出5.6万元,为28户贫困户每户入2000元的干股进行受益分红。目前,项目资金已经全部到位,合作社已完成一期建设棚圈2600平米、储草棚400平米,吸纳社员52户,吸收社员入股资金100多万元,经初步核算,合作社收益后,预计贫困户每年保底分红1000元,有效推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。

三、立足实际,积极争取帮扶资金
“扶贫先扶志”,霍桂林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和贫困户实际情况编写了《激发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与过日子技巧》培训教材,对全苏木六个嘎查16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激发内生动力与过日子技巧培训,并为参加培训的人员发放纪念品,补贴伙食费用等,对贫困户如何树立脱贫信心、转变“等靠要”思想起到积极作用。结合工作职能,开展针对性帮扶活动,积极筹措资金2.3万元,在庆祝“三八”国际劳动妇女节上表彰了“巾帼致富能手”、“优秀帮扶责任人”、“脱贫致富先进个人”;在“六一”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对11名贫困孩子进行了救助和表彰;在七一党的生日,为各嘎查贫困户开展文化活动购买文体用品。这些帮扶活动,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,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。

四、真情帮扶,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
霍桂林时刻铭记脱贫攻坚的重任,心里时刻想着贫困户的冷暖。对他而言,扶贫帮困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分内之责。他认为,驻苏木帮扶必须带着感情实实在在地帮助牧民得到实惠、取得效益,而不能当做一项任务敷衍了事。他自己帮扶了3户贫困户。他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,每周都要探访一次,每到一户,他都与贫困户唠家常、交朋友、讲政策,将贫困户的所需所求详细记录在随身携带的“民情日志”上,耐心的帮他们出主意,想办法,找劳动致富的门路,还要时不时的自己掏腰包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。贫困户赵淑兰今年55岁,因为身体有病,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,霍桂林包扶后协调嘎查的物业公司为她找到一份保洁的工作,每月有1500元的固定收入。赵淑兰高兴地说:“感谢老霍帮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,既能照顾家里,又能赚钱补贴家用,致富有希望了”。
自担任驻苏木扶贫工作队队长以来,霍桂林把满腔热情倾注到乌兰布统苏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,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,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情怀。他与苏木党政班子密切配合做好扶贫工作安排和部署,严格落实各项制度,不断加强驻嘎查帮扶队员管理,坚持带头转变作风、帮办实事,忘我工作。霍桂林患有腰肌劳损,由于扶贫工作时间紧、任务重,有时病痛难忍,他就吃几粒止痛片,在外人面前,他总是保持着饱满的精神状态。他以实际行动回答着:“来这儿为什么?”“在这儿干了些啥?”“离开留什么?”的问题。他肩负组织重托,在派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,与乌兰布统苏木党委、政府联动发力,真抓实干,助发展、办实事,在扶贫道路上,他人到位,心到到位;行到位,扶到位,真心实意,带领群众圆梦小康,赢得了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广泛好评。2017年初被市委、市政府评为“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”。
|